“那你明天上山的时候再多捉点,四五十只就能炒一大盘子”
“它们都在石头缝中呀。捉起来……”他说了一半停住口,难怪老爷子这么热心,感情在这里等着自己呢。四五十只……那要扒多少石头。
“不去,说啥也不去”刘军浩坚决摇头,为这点吃的,犯不着费那么大的劲儿。
“你小子”见自己的“目的”被识破,赵教授只好笑着摇头。
正说着,刘广聚把电话打到他家了,说是晚上让他过去坐坐,有事相商。刘广聚现在越来越有领导艺术,每次新举措出台前都要喊各家的当家人去坐坐,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,这样集思广益,等商量的差不多了再上会全村通知。这举动被村里人戏称为“常委会”,和乡里的镇长书记碰头会没啥本质区别。
不过这次特殊,人家特意叮嘱让刘军浩喊上赵老爷子。
“到底是啥事儿让我也过去?”赵教授听过之后比较纳闷,村里那些会他一般都不参加来着。
“不知道,过去看看再说”
他们两人到的比较早,刘广聚媳妇一看来人,赶紧把茶壶提出来倒水。没一会儿,各家的男人都到齐了。
“镇里要给咱们村找项目?”刚开一个引子,人们就炸了窝,纷纷议论起来。
刘军浩听到这话。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支书不会酒喝多了吧。
要说在座的村民,哪个人都对这种村办企业、乡办企业不陌生。尤其是九十年代有一段,乡里的花样可真不少。先是全乡集资办地毯厂,结果生产出来的地毯找不到销路,最后工人一人分了几张地毯抵工资。
再然后提出“村村盖大棚,打造蔬菜乡镇”的口号,愿望是好的,可是那领导脑子绝对短路,根本没考虑大青山的实际情况,蔬菜种出来了,可是运输却老大难。到最后菜农们只能自产自销。
接着还有栽果树,准备打造南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。提到这事儿,乡里人没有不破口大骂的。当时各村分配的都有任务,好好地庄稼全部毁掉,一律栽上梅子树。可是那梅树品种根本不适合刘家沟的生长环境,结出的梅子比山枣还小,除去核啥也没有。梅子树砍了栽苹果树,苹果树砍了挖梨树窝。最后看果树不行,乡领导又转移方向种辣椒、无籽西瓜、大蒜等等。
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亮,可是实际效果却是“致富致富,越致越负”。下边的村民闹得没脾气,最后任乡里说什么,再也没人听了,强制都不行。
要说向领导的初衷还是好的,想让大家都富裕起来,只不过想法有些想当然而已。
这些年好点,乡领导不闹腾,村民们自己找项目,自负盈亏,慢慢的日子倒是富裕起来。
“我说广聚,乡里给找的项目要不要集资呀,如果集资的话没说的,我家交钱,可是地别动行不行,麦都长那么高了。”刘五爷张口就顶撞起来了。
“就是,交钱可以,地还是不要动了。”二麻子跟着插口。
看来村里人的想法相同,都对这个所谓的项目不怎么感冒。
“你们……听我说完好不好,真要动地的话我早拒绝了。这回不动地,是让我们办养鸡场,乡里还答应给部分扶助资金。”
“养鸡场?”几个人又面面相觑起来。
“对,我觉得这个项目还是可以的,咱们村农家乐比较多,每天消耗的鸡子不少,你们逢集不是都要上街买吗,咱们办个养鸡场的话,完全可以保证供应。”他说的是事实。随着游客的增多,刘家沟村民自家养殖的土鸡完全供不上消耗,不少人家已经开始转到镇上收购了。甚至因为这个,镇上的土鸡价格不断攀升。
“可是人家来这里吃的就是土鸡,你弄那饲料鸡根本卖不出去呀?”刘启勇反问道。
“谁说是饲料鸡,咱们也学电视上那样,整出一片山林散养,鸡种就买小浩家的鸡蛋孵化,那鸡蛋有保证。”刘广聚说完看了刘军浩一眼。
“我这边没问题,就怕母鸡屁股供应不上呀”刘军浩笑着打趣了一句。
听支书详细解释后,村里人都开始仔细思索:似乎这个村办养鸡场听起来比较靠谱的